沼氣工程是以開發利用畜禽糞污、生活垃圾、污水等廢棄物為對象,以獲取能源和治理環境污染為目的,實現農業生態良性循環的農村能源工程技術。
沼氣工程包括厭氧發酵主體及配套工程技術,主要是通過厭氧發酵及相關處理降低糞水有機質含量,達到或接近排放標準并按設計工藝要求產沼氣;沼氣利用產品與設備技術,主要是利用沼氣或直接用于生活用能,或發電、或燒鍋爐、或直接用于生產供暖、或作為化工原料等;沼肥制成液肥和復合肥技術,則主要是通過固液分離,添加必要元素和成份,使沼肥制成液肥或復合肥,供自身使用或銷售。
一、建設基本原則
1、 大程度的廢物資源化原則
資源化利用是農業廢棄物污染防治的核心內容。農業廢棄物是一種有價值的資源,經過處理后可作為燃料、肥料、飼料、工業原料等,具有很大的經濟價值。利用好農業廢棄物資源,不僅可減輕對環境的污染,還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,提高土壤肥力,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,增加產品競爭力。
2、 清潔化原則
畜禽養殖場污染排放量大,在污染防治上著重于污染減量化原則,即通過生產結構調整及開展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產生量,對環境起到一個清潔作用,從而降低處理難度及處理成本,同時也可使農業廢棄物的肥效得以大限度的保存和處理利用。
3、 無害化原則
農業廢棄物,尤其是畜禽糞便中大量的病原體,會給人畜帶來很多潛在的危害。故在利用之前要進行糞便和污水的無害化處理,使其在利用時不會對牲畜和作物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;排放的污水和糞便不會對土地、地下水和地表水產生污染等;污水必須根據規定的標準,選擇適宜的處理工藝和技術達標排放。而應用于還田的固體廢棄物需要進行干燥和堆肥處理,達到無害化標準,以防治生物性污染。
4、 生態化原則
根據物質循環、能量流動和生態良性循環基本原理,將種植業與畜牧業、新能源、漁業緊密結合,以農養牧、養漁,以牧、漁促農,實現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,是解決農業廢棄物污染的主要途徑之一。